内窥镜系统一般使用于飞机以下部位的检查:发动机(含进气风扇、压缩机的涡轮叶片、燃烧筒、齿轮箱和滑油箱等),机体各部位(含机身、机翼、起落架系统、垂直/水平尾翼等),以及其它无法直接由目视观察到的部位。检查的项目以机件受到外物损伤、腐蚀、硫化、磨损、裂纹和污染物的影响为主。在使用内窥镜进行检测时,首先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做为选用内窥镜设备的依据:
(1)检查伸入孔的大小。检查伸人孔的尺寸大小,将会限制内窥镜镜管直径(或工作直径)的大小。
(2)检测点的接近路径。如果通往检测点的接近路径是直线型的,则比较适合采用刚性内窥镜来进行检测工作;如果是弯曲(或曲折)的接近通路,就必须选用软式光纤内视镜或视频内窥镜。
(3)检查伸入孔的位置。在检测时,必须将内窥镜的物镜伸入到足够接近检测点(或受检物)的位置,才能开展检测工作。检查伸人孔的位置将决定内窥镜的观测方向、接近路线和工作长度的选取。如果在检查入口没有足够的伸展空间,则检验者可能需要一个与目镜连接的调整器,以获得最合适的观测角度。
(4)物镜到受检物的距离。无论是使用标准的还是高强度的光源,物镜到受检物之间的距离远近,都将会直接影响照明的需求量,而且,物镜也需利用最佳的视角,来获得最好的图像分辨率和最大的放大率。
(5)缺陷的大小。受检物的缺陷大小差异很大,既有细如发垒酌裂纹,也有较大的损坏裂痕。这些缺陷的尺寸大小,是选择内窥镜的放大率、视角、聚焦能力和镜片分辨率的重要参考因素,以便能获得合适而清晰的缺陷图像。在通常情况下,较大的视角可以较快地扫描大的范围,并且可避免在检测时丢失部分受检物图像的情况。
(6)受检物的轮廓大小。受检物的轮廓包括整个受检物体、裂痕或裂纹,以及变形等部分的大小,这是确定视角和光源亮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受检物处于检测区域的长度过长或太深,则受检物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在不同的平面上,故所采用的内窥镜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调焦功能,以便可以在一个固定位置上,能够很清楚地捕捉到不同距离或深度的受检物图像,并完整地传送给检验者。
(7)光线的反射率(Reflectivity)。对于那些涂抹了碳涂料的漆黑物体表面而言,由于其光线反射率较差,因此需要较强的照明效果,才能获得较佳的受检物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