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风险缓解措施
(1)从设计上消除危险源,不使用视频内窥镜也是措施之一。而且,可以通过其他繁琐的办法实现拍照和录像,但是无法做到准确测量损伤,只能通过目视评估损伤。
(2)使用物理防护或屏障,尽量避免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孔探设备。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设备受损,尤其是检查发动机燃烧室等热部件时,一定要等被检测部位的温度降到设备可接受的程度才能开始孔探检查。
(3)设置危险源的警告、通告或提示。此项措施可行,而且会有一定的效果,目前航空公司已在相关工卡中加入警告字句,例如:“在开始孔探时,按需固定叶片或轻轻转动叶片,叶片转速过快有可能造成孔探设备损伤。”并且在孔探设备箱内放置风险提示牌,提醒使用者注意。
(4)为避开危险源或降低相关风险可能性而对人员进行的培训,此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最为有效的。需对每位孔探员进行专门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并规定相应的培训时间或实操次数,达到能熟练使用孔探设备、对检查部位有充分的了解、对工卡理解透彻、充分掌握危险源,才能有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失误或错误的判断。还应建立复训制度,使孔探员学习新方法、新知识。
(5)建议发动机孔探工作由专职人员完成。专职人员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在孔探上,不但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不会因现场精力过于分散而出现人为差错。
(6) 及时维护、修理孔探设备。如果使用视频内窥镜的频率很高,则设备磨损相对较快。所以对于设备的磨损、老化、缺陷、故障,应尽早进行维护修理,避免因设备原因造成飞机非计划停场。另外,一定要对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跟踪验证,形成闭环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