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源
便携式金相显微镜不能采用直射阳光。晴天可用近窗的散射光作光源。也可用日光灯作为光源。而专为金相显微镜照明而制造的聚丝电灯是较好的光源。
在接通电源后,取下目镜,直接向镜筒内观察,并调节聚光镜上的孔径光阑,使其孔径与视野恰好一样大或略小于视野,其目的是使入射光展开的角度与物镜的数值口径(开口率NA)相一致,既可充分发挥该物镜的分辨力,又能把超过该物镜可能接受的多余光挡住,否则能产生干扰.影响清晰度。所以,原则上使用不同的物镜时应相应调节孔径光阑。放回目镜后,通过调节聚光器上的视光阑或调节照明度控制钮,选择最佳的照明效果。
二、标本放置
1.调焦
转动粗调节螺旋,升高镜台(或下降镜筒)、使低倍物镜的前端接近载片,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并转动粗调节螺旋,使镜台下降(或镜筒上升),可看到物像,然后转动细调节螺旋,使物假清晰。
2.换高倍镜
用低倍镜看到物像后,转动标本移动器上的螺旋,选择合适的视野,并把要观察的部位置于视野的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把高倍镜置镜筒下方。显微镜在设计制造时,都是共焦点的,即低倍镜对焦后,转换高倍镜时一般都能对准焦点,能看到物像,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便可使物像清晰。通过调节集光镜上的视光阑或照明度控制钮使获得最佳照明。
由于细菌个体微小,需要用油镜进行观察。
三、滴加镜油
转动粗调节螺旋,使镜台下降(或使镜筒上升) 在染色标本处滴加1-2 滴液体石蜡或香柏油。
1.转换油镜
转动物镜转换器,把油镜置镜筒下方。
2.调焦
转动粗调节螺旋,使镜台上升(或镜筒下降),让镜头的前端浸入镜油中。操作时要从侧面仔细观察,只能让镜头浸入镜油中紧贴着标本而避免让镜头撞击载玻片,导致玻片和镜头损。然后在目镜下进行观察,并缓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台下降(或使镜筒上升)即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台下降(或使镜筒上升)时,若油镜已离开油滴,必须重新进行上述调节操作。不得边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边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台上升(或镜筒下降)使镜头前端浸入油滴中,这样易使镜头撞击载玻片,损标本和镜头。
四、调节孔径光阑和视光阑
把孔径光阑开到最大,使与油镜的数值口径相配,通过调节视光阑和照明度控制钮选择合适的照明。
转动粗调节螺旋,使镜台下降(或使镜筒上升),取出染色标本玻片,然后先用擦镜纸接去油镜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量二甲苯(不能用酒精)擦去沾在油镜上的镜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净二甲苯及镜油。用液体石蜡作镜油时,可以只用擦镜纸即可擦净,不必用(或仅用极少量)二甲苯。把镜头转成“八”字形,套上镜罩后放入显微镜柜中。 |